• <dd id="in9we"></dd>
    1. <th id="in9we"><track id="in9we"><video id="in9we"></video></track></th><strike id="in9we"></strike>

    2.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uby id="in9we"><input id="in9we"></input></ruby></rp>
          <button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button>
          <tbody id="in9we"><track id="in9we"></track></tbody> <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2. <th id="in9we"><track id="in9we"><dl id="in9we"></dl></track></th>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p><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rp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rp>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button id="in9we"></button>

          2. <rp id="in9we"></rp>

            1. 我讀曾國藩之讀書
              來源:中財論壇         作者:黑龍江小龍女         時間:2023-06-12         點擊量296

              近讀曾國藩家書,其中他和弟弟們之間的通信,關于讀書方面的提法,給我很大啟發。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曾國藩寫給弟弟的信里,提到他的四弟要去外面教書,嫌家里的私塾近,不清凈,容易分心。對于四弟的這種想法,他耐心寫道,若是出去讀書,可能不會耽擱,但若是教書,可能外面更為耽誤時間,如果能發奮自立,家塾可以讀書,荒野、熱鬧的地方可以讀書,背柴放牧也能讀書,若不能發奮自立,不光家塾不能讀書,就是清凈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不能讀書,主要是自己是否有努力發奮的志向。

              我在業余讀書練筆的過程中有此感觸。因為網絡,激發我對寫作的熱情,在家務工作之余,可以熬夜讀,熬夜寫。但是隨著熱情消退,處理完工作,家務便嫌精力不足,總在等一個自己身心安靜、狀態好、無壓力、頭腦清楚的時候,正襟危坐,奮筆疾書。但是遇見這個完美的狀態太不容易了。不是瑣事一堆,就是心有所系,或者思路不清,或者困倦想睡。總想有一個讀書寫作的理想狀態,就被無限期地擱置了。

              去年,村里有戶人家的孩子參加高考,成績不理想,而給家長的理由竟然是宿舍人多(4人),耽誤他看書學習,若是自己獨居一室,成績一定不會這樣。家長也是望子成龍,不給自己和孩子留下遺憾,在下一年度的復習中,家長單租房子陪讀,單辟房間給他學習。可以說基本達到孩子要求的能夠好好學習條件,結果再次高考之后,成績和上一年相差無幾。這和家書中提到的讀書心態,有大同小異之處。

              若是有了志向,有了見識,再加上堅持的恒心,一定會有收獲,會離成功越來越近的。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1842年)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到讀書該注意的三點。有志,有識,有恒。并且自己率先垂范,每日用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發誓要堅持終生。

              曾國藩的日記真就堅持了終生,在他去世的(1872年農歷2月4日)頭一天還在寫。從時間上看,他日記堅持寫了30年。最后一則日記,記錄大夫給他看病,自己讀書、下棋、見客等,期間精神差地數次小睡休息。他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還在寫,他用一生踐行當初的誓言。

              有志向,能讓一個人不甘人下,有見識決定他能走多遠。若是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不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更不知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像個井底之蛙,就被自大束縛了眼界。只有胸懷開闊,立足自身條件,多讀書,多思考,持之以恒,總會有所進步,離成功越來越近的。

              周總理12歲的時候,老師問到同學們為什么讀書時,有的答,為了光宗耀祖;有的答,為了明白事理;有的答,我爸送我來學堂,我要為他讀書。老師笑著搖頭。但這并不奇怪,季羨林的一篇寫于解放前的文章,提到多數大學生想的也是,畢業之后搶一只飯碗。按照謀生也應該如此。當老師問到周總理為什么讀書時,只有他用響亮地聲音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小小少年懷有壯志,振興中華。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革命奮斗的一生,為新中國的億萬人謀福祉。

              立足普通人,我們讀書究竟為了什么呢?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曾國藩給弟弟們的信中詳細提到讀書的目的,現在讀來還是醍醐灌頂。

              讀書一為進德,提高自身的修養,明白事理。二為修業,學得一技之長,以利謀生。無論是當官拿俸祿,還是教書糊口,還是給人家當賓客,都需要用自己讀書所獲得的學識來謀生,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我們不能尸位素餐。可是什么事都不能一帆風順,現在擁有的可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變故失去,但是學到的知識是自己的,這全憑自己做主,誰也不能奪走。還沒有見過空有一身本領而無法謀生的人呢?

              宋朝蔡京書法好,但后世提到他卻都定位在奸臣。明朝權相嚴嵩也是這樣。才華好,德有虧,想來總是有些遺憾的。沈從文是文學大師,散文、小說寫得爐火純青,40多歲正是出成績的時候,卻在解放初期遭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評,不能寫作,本人被下放勞動,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文物研究,假以時日,也取得斐然成績,寫出多部文物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讀書明理,學到真本事,無論在順境,逆境都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此間關鍵是讓自己修業精進,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到自己的實際。若是脫離實際地死讀書,讀死書,即使學識,舉止都好,卻不明事理,也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在實際操作中毫無用處。

              若是我們用這樣的見識來讀書,學得技藝在身,即使沒有達到功成名就,有一身本領也會有別的謀生辦法。想當年同學少年,意氣風發,從同學到最后分布到各行各業,這個人生軌跡也是很好例證。

              學無止境,我們好好讀書進德,在謀生中,做一個心境坦蕩之人吧!(本文于2016年3月20日發表于中財論壇)


              上一條:讀《中庸》的筆記
              下一條:茶道

              相關文章
              黄色视频在线观,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丨,亚洲永久精品ww 47,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