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in9we"></dd>
    1. <th id="in9we"><track id="in9we"><video id="in9we"></video></track></th><strike id="in9we"></strike>

    2.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uby id="in9we"><input id="in9we"></input></ruby></rp>
          <button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button>
          <tbody id="in9we"><track id="in9we"></track></tbody> <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2. <th id="in9we"><track id="in9we"><dl id="in9we"></dl></track></th>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p><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rp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rp>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button id="in9we"></button>

          2. <rp id="in9we"></rp>

            1. 屈原與莊子之比較
              來源:中財論壇         作者:槐下客         時間:2021-11-18         點擊量3334

                沈約在《宋書》里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

                昔有一國,國有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一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故無恙。國人既狂,反謂國君之不狂為狂。于是聚謀,共執國君,療其狂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所酌而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這個寓言很有意思。理智的國君,瘋狂的國人。國人好心為國君治病,之后天下臚歡,絕對是大好局面。因此,好心的國民對國君針灸喂藥無所不用,國君最后難以忍受,“遂至狂泉所酌而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于是舉國歡慶。

                人們都認為這個國君好可憐!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事情很多。在是非顛倒的時候,所有人都說煤球是白的,你還敢說它是黑的嗎?世人都喝醉了,你還能保證你是清醒的嗎?全世界每個民族、每個國家似乎都經歷過同樣的時代:荒謬戰勝真實,謊言戰勝真理。柏拉圖被處以極刑,布魯諾被施以火刑。所以,房龍寫了《寬容》,呼吁人們對暫時不理解的所謂異端采取寬容的態度,很有必要。

                一個人,想在是非混淆黑白顛倒情況下堅持自我,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在我國古代,有兩個人,在那個荒唐的時代,他們沒有喝下狂泉之水,所以他們守住了自我原則的底線,盡管這種守住很累,盡管這個底線很偏頗,盡管它們被折磨的體無完膚。但是,他們保持了自我,被后人當做了精神的標尺,特別是當人們在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

                他們是莊子和屈原。他們是精神世界的國王,是高懸在精神世界的星月。千年以降,忠君愛國,寧死不屈,潔身自好,傲世獨立,成為中華兒女在不同的歷史時刻追求的不同精神目標。

                我是他們的忠實粉絲之一。

                二、

                莊子和屈原兩個人有著諸多的相似性。他們生活的時代大致相同,只是莊子比屈原年長三十歲左右;出身相同,都是楚國王族后裔。莊子是楚莊王后裔,后因戰亂遷至宋國;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二人都有著經天緯地之才,都留下了使后人膜拜的大量文學作品,只不過一個是詩歌,一個是散文,但他們都是最浪漫的文學家。二人都是當時社會的非主流,所以在歷史上留下的記錄都很少,都屬于被遺忘的角色,但是二人又都對后人從文學到思想精神產生了重大影響,只是一個成了愛國主義的化身,一個成了虛靜無為的代表。

                這兩個人留給后人的精神影響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先說說屈原。歷史上第一個為屈原作傳的是司馬遷,正因為歷史資料太少,所以《史記》寫屈原沒有采用截取人生橫斷面的手法,而是縱向敘述了屈原的一生,重點介紹了他從被信任到被疏遠、被流放的過程,重中之重是《離騷》等詩歌的寫作算因“蓋自怨生”。屈原無疑是參與過政治活動的,但是失敗了,因此用寫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理想愿望,于是在詩歌里剖露了自我,為后世留下了潔身自好的榜樣。

                屈原政治上失敗了,受排擠了,于是開始“怨靈修之浩蕩”,恨“眾女嫉余之蛾眉”,怨“時俗之工巧”(以上《離騷》);于是“哀南夷之莫吾知”(《涉江》),“哀民生之多艱”(《離騷》)。社會上到處碰壁,怎么辦?老子是“帝高陽之苗裔”,當然不會飲你們這些瘋子的狂泉,既然俗世沒有知音,那我干脆去找“湘君”,去找“湘夫人”,去找“山鬼”,去找“東皇太一”。你們既然嫉妒我,“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那我干脆“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那我干脆“高余冠之岌岌,長余佩之陸離”,我要“佩繽紛其繁飾”,我要“帶長鋏之陸離,冠切云之崔嵬”,我要“披明月,佩寶璐”——用所有的一切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鷙鳥之不群”。所有這一切,在《史記》里被司馬遷概括虛構成了屈原臨死前和漁夫的一段對話:我寧可投江自盡葬身魚腹,也不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受世上的污濁!

                屈原在以生命為代價來抗爭的。既然我是正確的,那我就要堅守我自己。所以,屈原選擇了孤獨的和整個世界的不妥協。既然現實不要我,那我就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就“回朕車以復路”“步余馬于蘭皋”——回歸原野自然,于是就“登昆侖兮食玉英,與重華游于瑤之圃”——尋找仙境,來達到“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的心靈渴求。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于是,屈原活成了峨冠博帶、長劍陸離、形容枯槁、長發披拂的踽踽獨行在汨羅江畔的千百年來供世人瞻仰的畫像!

                再說說莊子。他大概是早就看慣了世上的勾心斗角,很早就混跡于市井,追求老死于檐下了,所以對他的記載就更少了,少到他到底是哪里人、少到他的師承到底是誰至今都有爭議。他厭倦俗世紛爭,因此只能活在自己想象的精神世界里。

                在莊子眼里,世人為了蝸角之利而拼殺得你死我活、血流成河是那么的可笑可厭,為了功名富貴而奔波的人都是吮癰舐痔之徒,都像爭奪一只腐鼠的鴟鸮那么可笑,高居于廟堂之上的政客不過是供人玩賞的枯死的龜甲獸骨。這樣的世界,非我所居!他是多么希望,世上無論美丑善惡,無論高低貴賤,都平等自由的生活在一起,沒有爭斗,沒有流血,沒有壓迫啊!

                既然世界是那么的污濁,那么的格格不入,我就干脆冷眼旁觀,尋求我的自由世界。因此,莊子打造了屬于自己、也屬于成千上萬個厭倦了爭斗的隱士們的精神世界。

                莊子是用自己的生活在抗爭的。與屈原芳卉盛開的純美仙界相比,莊子的想象則更是豐富奇特,他再創造的世界顯得那么的光怪陸離。在他的世界里,大到大鵬展翅,任公子垂釣,小到蝸角之爭;實到涸轍之魚,虛到罔兩問影;美到姑射山的神仙,丑到因病而扭曲變形的子來子輿——在他的筆下無一不是活靈活現,來表達著他的人生理念。在他的夢寐里,自己是鴻蒙之初遨游于天地之間的翩翩美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遠比那個想從北海遷徙到南溟的鯤鵬要自由的多!原因就在于我的無欲無求,要用我的無欲來抗爭世俗的貪欲,要用我的自由來顯示生的可貴!

                ——寧可曳尾于涂,不作神廟枯骨!于是,莊子活成了鶉衣百結、槁項黃馘、饑腸轆轆地手執一根竹竿在濠墚邊靜待泥鰍鯽魚上鉤以充饑腹的千古釣者。

                莊子與屈原,何其相似乃爾!屈子,一枝孤獨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炳千秋而不衰;莊子,一棵扭曲的社櫟,處曠野以自甘,寧寂寞也不隨俗流!

                三、

                不知道什么原因,史上的名流里,大凡懷才不遇而矛盾于出世入世之間甚至退當隱士者,大部分都被歸入莊子的衣缽,而被認為受屈子影響的很少;有一個李白,被評價為屈原之后第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是,他的桀驁不群、傲視權貴之精神來源也是被歸為儒釋道加上劍俠酒徒的綜合氣質。大概是因為,歸隱即是遁世,即是消極的,不符合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思想主流,尤其沒有屈子為了國家為了君王舍身赴清流的犧牲精神吧。其實,陶淵明的拈菊一笑,李太白的手把芙蕖,蘇東坡的憑虛小舟,甚至包括林和靖的梅妻鶴子,王元章的高帽木劍,乃至王國維的臨終一嘆,何曾少了屈子的影子呢!

                歷史無法選擇,更不能改寫;現實則是可以把握的。自甘寂寞于精神的王國,不是容易做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理想世界的實現尚需時日;遺世獨立、羽化成仙,只是千百年以來乃至以后的幻夢而已。

                四、

                其實,就連莊子和屈原自己都是蠻可以不這樣的。歷史即使到了秦始皇滅了六國,不是還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并且最終由項羽將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了嗎?楚國的民心民力,是莊屈二子沒能夠看到的。屈原在廟堂之上是孤軍奮戰的,被流放后就連孤軍奮戰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他才會用特立獨行的行為藝術來表達他和世俗社會的不可調和。可是,他的眼睛只是瞄準了貴族了,忘記了(當然,當時的社會他也并不能意識到)轉回身,低下頭看一看周圍的眼睛。否則的話,他跳江自盡后,楚國的百姓怎么可能用珍貴的糯米喂養汨羅江的魚鱉來保護他的尸骸?又怎么可能還有千百年之后的紀念?還是郭沫若想的好,千年之后,他替屈原找到了一條真正的出路:到民間去,到北方去,到屬于你的地方去!至于莊子,國君以千金禮聘他回楚國擔任相國的時候,一定是真心虔誠的,而曹商帶著車隊到他跟前炫耀的時候,也可能就是想使用激將法讓他到社會上發揮發揮自己的才華而已;莊子一概揮之而去。這種做法縱然展示了自己的傲骨,又何嘗沒有偏激憤青的成分在內呢?他最終陷入了絕對的齊物論,發展了絕對化的相對主義。

                幸虧他們內心有自己強大的心理支柱,才會有后世所敬仰的孤標傲世的精神榜樣!

                前面說過,我是他們的忠實粉絲。

                但是,我還想說,學習莊子和屈原,要學習的是其精神實質。否則,徒具其行為藝術的表象,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其犬,徒然成為凈衣幫的長老或者污衣派的幫主而已。

                嵇康一身傲骨,揮錘打鐵不顧,使得山巨源“聞所聞而去”,算是保全了一身傲骨,得到了歷史的認可,但畢竟廣陵散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阮籍窮途而哭畢竟只是使得自己受傷;劉伶大醉三年,可終究還是有醒過來的一天;而張華畢竟只是光著身子在自己的家里裸睡,而沒有到大街上裸奔。屈原的披發行吟,是因為自己的國家被秦國占領,連國都郢城都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他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才這樣的。而如果長發披肩致使讓人分不清男女就自認為自己是藝術家,那么所有的山羊就都是博士后,所有的熊貓都是學問家了。

                因為沒有精神的標尺,這樣的行為藝術,發展下去,要么孤芳自賞,不食人間煙火;要么怨天尤人或者自怨自艾;要么佯狂瘋癲,自殘自污,以玷污自己來彰顯自我的與眾不同……

                邯鄲學步者,最后是爬著回到自己的故鄉的;捧心西子是需要玉作魂的,而東施的效顰只能留下千古的笑柄。

                神似與形似之間,何其微妙!如同真理和謬誤之間,往往只差一小步!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五、

                其實,沈約的寓言滿可以有截然相反的結尾。

                其一,國君能夠忍住治療之痛,保住自己的清醒,繼續做一個精神世界的國王。

                其二,最完美的結局是,國君引領國民去喝井水,從而把自己的國家徹底打造成一個清醒的國家,雖然很多的時候清醒令人痛苦。說到底,從材料看,國人是不知道瘋狂來源于喝狂泉之水的,只有國君知道這一原因,否則,他便不會在忍受不了的時候“遂至狂泉所酌而飲之,飲畢便狂”。

                然而,國君卻寧可自己變狂,也不愿意讓他人喝下令人清醒的井水。這樣看來,這個精神的國王的做法反倒是很值得推敲的。推敲的結果是,這樣的國家舉國皆狂倒是一個最好的結局。(本文于2019年1月6日發表于中財論壇)


              相關文章
              黄色视频在线观,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丨,亚洲永久精品ww 47,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