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in9we"></dd>
    1. <th id="in9we"><track id="in9we"><video id="in9we"></video></track></th><strike id="in9we"></strike>

    2.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uby id="in9we"><input id="in9we"></input></ruby></rp>
          <button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button>
          <tbody id="in9we"><track id="in9we"></track></tbody> <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2. <th id="in9we"><track id="in9we"><dl id="in9we"></dl></track></th>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p><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rp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rp>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button id="in9we"></button>

          2. <rp id="in9we"></rp>

            1. 陶侃讀書臺
              來源:中財論壇         作者:劍鴻         時間:2022-12-27         點擊量722

              古代的讀書臺,往往是紀念名人讀書之所,又被稱為室外書房。從文化傳承角度看,讀書臺向來是景以人傳,久而久之成為名勝。目前,很多地方都有帶著地域文化印記的讀書臺,比如四川江油有李白讀書臺,江蘇常熟有昭明太子蕭統讀書臺,江西新淦則有陶侃讀書臺。這些讀書臺,在耕讀傳統的古代社會,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父,東晉名將,出身寒門,文武兼備,行跡獨特,很有傳奇色彩,也是讀書人勤勉盡責,自強不息的典范,廣受后人追慕。陶侃能夠成就一生功業,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有很大關系。由于陶侃母親是新淦人,少時隨母在新淦有過生活經歷,便有了新淦陶侃讀書臺。

              陶侃讀書臺始建于什么時候,或者說后人從什么時候開始通過讀書臺來紀念陶侃,很難查考。從現有的歷史資料梳理,最晚在南宋紹興時期,陶侃讀書臺就已經是著名的地方名勝古跡了。南宋謝諤(1121——1194年)曾經登臨過讀書臺,并留下一首名為《讀書臺》的詩作:

              莓苔點點路層層,此地分明勝墍增。

              天上樓臺山上寺,云邊鐘鼓月邊僧。

              青松鶴弄篩金粉,寶塔星垂見夜燈。

              消盡塵襟千萬斛,石床閑倚聽殘經。

              謝諤是新喻人,即今江西省新余市,與新淦縣同屬臨江郡。謝諤一直在新淦周邊的樂安、吉州、分宜等地任職,《宋史》記載他“幼敏惠,日記千言,為文立成”。這首詩應該是關于陶侃讀書臺較早的作品,僅從詩中所描繪的事物看,有寺廟,有僧人,有寶塔,有石床,并不像專門寫讀書臺景觀的,不排除后人用名人詩作附會的可能,但也能說明南宋時期讀書臺一帶就已經風光獨特,景觀林立。

              明代嘉靖年間的禮部尚書王英曾經作過一篇《新淦讀書臺記》。他說,讀書臺位于新淦縣城以東的百華寺之左,“其地隆然而高”,“其前金水如帶,其后玉山高峙”,讀書臺附近有洗墨池。洗墨池上蓋有小亭。坊間傳說,洗墨池的水變黑,則預示著讀書人用功甚勤,肚子里的墨水已經夠了,這個地方要出賢人。洪武年間,池水變黑,新淦果真就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名臣練子寧。

              王英的這篇《新淦讀書臺記》,收錄在新淦較早的已經散佚的隆慶版縣志里,重修縣志時被轉錄。從縣志所錄資料來看,陶侃讀書臺作為古跡不是單獨存在的,在讀書臺附近,不僅有百華寺、洗墨池,還有陶母墓、化梭亭等古跡,隨著后世名人足跡越來越多,讀書臺附近逐漸成為歷代名人登臨憑吊之處,又添了練子寧祠、惜陰書院等,甚至連陶淵明也同曾祖父一起被人們供奉祭祀,儼然成為新淦文化薈萃之地,是一處難得的文化景觀群。

              清代做過順天巡撫的祖重光做過一篇《重修讀書臺記》。這篇記篇幅很長,議論多,敘述少,它給人們傳遞的信息是——清初,在臨江撫軍蔡士英、新淦縣令潘嶺、胡之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曾經對陶侃讀書臺進行過重修。施閏章、施維翰都為讀書臺做過記。慶幸的是,這兩篇記都完整地流傳下來,并且附錄了不少名人題詩。

              施閏章(1619年—1683年),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是清朝初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曾經做過山東學政,當過蒲松齡的主考官,很欣賞蒲松齡的才華。施閏章在《陶桓公讀書臺記》中說,他在江西做布政司參議時,曾經到新淦練子寧祠憑吊,登高望遠,極目四方,見百華寺一帶被榛莽覆蓋,洗墨池已經荒廢成井,讀書臺左引城郭、下俯贛江、背枕東山,萬嶺參錯,菊黃楓丹。東北面山谷間是劉次莊曾經寓居過的戲魚臺,也是堤倒水干,石刻不存。西望贛江對岸,只見居人煙火,斷績迷離,一派秋色。施閏章是深秋到新淦的,文字充滿了感時懷古意味。他有詩云:

              山寺鴉啼灌木陰,荒臺有客共登臨。

              云閑對岸青峰遠,江擁孤城白露深。

              青草迷離弦誦地,夕陽憑吊古今心。

              野塘流水猶無恙,舊可殘碑何處尋。

              施閏章這首詩可以穿越時空,即便是現在,如果再去讀書臺遺址附近的山崗上登高望遠,所見的白云青峰、野塘流水、青草夕陽等景色也差不多,所引發的感慨也類似,不同的是,不但殘碑難尋,連荒臺也難尋了。

              施維翰,字及甫,號研山,清順治九年進士,與施閏章同時代人,年齡相差不大。歷官臨江推官、監察御史、山東巡撫、浙江總督。他在所作的《重修讀書臺碑》中,記錄了新淦縣令潘嶺捐出俸祿重修讀書臺的情況,并明確了重修讀書臺完工的時間是順治甲午即1654年冬。

              總之,讀書臺成為新淦一方名勝,成為名人登臨,文人雅集的場所。清代新淦人王言寫過一首詩:

              晴高天宇掃云陰,攜友乘春載酒臨。

              濃淡百花開寺遍,微茫一艇釣江深。

              風聲披拂詩書氣,山勢崢嶸豪杰心。

              好景滿前難著句,殘碑古篆可重尋。

              王言是新淦大東里人,字慎夫,號雨峰。清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做過永定河總監,宛平、順天府尹,由于為官清正,被康熙帝親賜“清官第一”金匾,至今仍保存在新干。他的長子王泰甡,字鹿賓,號芝圃。清雍正二年(1724)中進士,選庶吉士,升戶部主事,后來做過順天知府。他寫過一首《宴集讀書臺即席賦》,反映了文人到讀書臺雅集的盛況。關于陶侃是否真在這里讀過書,歷來都有些質疑之聲,新淦人朱孟震在他《秉器集》中也表示過懷疑“不知桓公曾寓此否也,池真偽尚未必然”。懷疑歸懷疑,透過浩瀚的歷史塵煙,真假命題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千百年來陶侃讀書臺賦予新淦人文的精神意義。

              上一條:宋詞秋色
              下一條:我的書房簡史

              相關文章
              黄色视频在线观,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丨,亚洲永久精品ww 47,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