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in9we"></dd>
    1. <th id="in9we"><track id="in9we"><video id="in9we"></video></track></th><strike id="in9we"></strike>

    2.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uby id="in9we"><input id="in9we"></input></ruby></rp>
          <button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button>
          <tbody id="in9we"><track id="in9we"></track></tbody> <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2. <th id="in9we"><track id="in9we"><dl id="in9we"></dl></track></th>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p><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rp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rp>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button id="in9we"></button>

          2. <rp id="in9we"></rp>

            1. 百姓怎樣讀《論語》
              來源:中財論壇         作者:shen1029         時間:2020-09-25         點擊量1563

                《論語》是教人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它的思想涉及社會、人生的眾多方面,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精神養料。普通百姓讀《論語》,我以為也當主要讀其三個方面。
                一讀處世之道。如何處世,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處理得好,人生便融洽順暢,處理得不好,人生就難免磕磕碰碰。《論語》教給人們很多處世的原則和標準,有的至今沒有過時,值得學習和借鑒。比如對待恩怨,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憲問篇》),就是應該拿公平正直來回報怨恨,拿恩德來回報恩德。而對于如何避免怨恨,孔子認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衛靈公篇》),就是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怨恨就可以避免了。這種苛以責己、待人以寬的態度,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融洽人際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再如,在生活中我們都要交朋結友,但交什么樣的朋友,就得理智選擇。《季氏篇》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在這里非常鮮明地指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玩弄手腕的人交朋友,與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這種擇友觀,就是教人擇善去惡、結交有益的朋友。回頭看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失敗,都是因為交友不慎導致的,這讓人不得不警覺起來。因此,在讀《論語》中認真體會一些處世之道,學習怎樣做人,對我們安身立命、提高生命的質量是大有裨益的。
                二讀修身之術。儒家教人修身養性,主要是完善自身品格、健全人格,以積極入世,改造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而篇》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他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替別人辦事盡心竭力了嗎?同朋友交往誠心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復習了嗎?這樣的反省,于人生是十分有益的,正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每天“三省吾身”,就會少許多過失,多許多進步,人生就會更加完滿。在對富貴的追求上,孔子主張“取之有道”,《里仁篇》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處也。”強調的就是謀富求貴,都要取之有道。因此,我們今天讀《論語》,從中去仔細體會如何完善自身,如何正確對待富貴貧窮、善惡美丑,就顯得非常之必要。
                三讀誠信守禮。孔子“主忠信”,始終強調忠信在自我修養上的重要地位。在孔子看來,“人而無信”,就像牛車沒有輗,馬車沒有軏一樣,是不能行走的,人應該“言必行,行必果。”誠信通天下,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道理,《衛靈公篇》云:“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就是說:說話忠誠老實,做事忠厚嚴肅,即使到別的國家,也行得通。但如果說話虛偽欺瞞,做事馬馬虎虎,就是本鄉本土,又怎樣行得通呢?可見,堅持“忠信篤敬”原則是何等的重要。在禮義上,孔子主張以禮治國,“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篇》),強調的就是用禮讓來治理國家。對個人來說,“不知禮,無以立也。”(《堯曰篇》)由此,孔子要求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要謹守禮義,依禮行事,不要做越軌的行為,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篇》)這種良好的禮義秩序,是社會安定的基礎,是我們這個物質躁動的時代尤其需要的。因此,在閱讀《論語》中,認真體會誠信、禮義之重要,規范我們的行為,使之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是人生修養的一件大事。
                《論語》共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一千多條單句,內容豐富,其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閱讀中受益,對今天的社會文明就是一種無形的推動。這正是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所期待的。


              相關文章
              黄色视频在线观,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丨,亚洲永久精品ww 47,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