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in9we"></dd>
    1. <th id="in9we"><track id="in9we"><video id="in9we"></video></track></th><strike id="in9we"></strike>

    2.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uby id="in9we"><input id="in9we"></input></ruby></rp>
          <button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button>
          <tbody id="in9we"><track id="in9we"></track></tbody> <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2. <th id="in9we"><track id="in9we"><dl id="in9we"></dl></track></th>
            <th id="in9we"></th>
            <rp id="in9we"></rp><span id="in9we"><pre id="in9we"></pre></span>
          1. <rp id="in9we"><acronym id="in9we"></acronym></rp>

            <tbody id="in9we"><pre id="in9we"></pre></tbody>

            <button id="in9we"></button>

          2. <rp id="in9we"></rp>

            1. 到處看山了不同
              來源:中財論壇         作者:梅邊         時間:2020-11-24         點擊量2168

              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被貶黃州已過去五個年頭,又被貶汝州。四月份離開黃州,過九江時游覽了廬山,這是蘇東坡第一次入廬山。

              《東坡志林》有一篇日記式的隨筆《記游廬山》,記下了這次游覽。其后他也寫下了記載更為詳細的散文體《記游廬山》,但最能見出他這次游歷心情寫照的,還是他《志林》里的這篇。(見附文)

              比如《前赤壁賦》,好則好矣,讀這樣的文章,讀者感覺與作者終有一層隔。像讀王勃的《滕王閣序》,就不如再讀讀《唐摭言》所記他的本事,感覺更親切,更能走進他的文章。我讀過蘇東坡的詩《題西林壁》的,也略讀了他那篇散文體的《記游廬山》,但直到讀到這里,才覺如跟蘇東坡游一般。

              蘇東坡文的好,自不必說。這篇文,小字簡章,句句切心切肺。不好的文章,是縱萬言搔不到癢處。這篇記,以記他的這次游覽廬山的得詩為線。三首五言絕句的小詩,看出是隨口而出,自己也沒算到自己真正的文章里面去,而又通過這篇小文留存,多少也含有不舍之意。

              由前面的詩作這次游覽的情景上的鋪墊,最妙的是他最后道出了那首赫赫有名的“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詩,叫人心里猛然明亮起來,再回顧他前面的幾首,值得咂摸的“味兒”就出來了。

              當日蘇東坡一路行來,和僧俗答話,一句“人人識故侯”,見出他雖在貶謫中,亦有的一份自得和曠達。隨后又寫出的“要識廬山面”,應是“不識廬山真面目”這一句欲出的前奏,這一句,預示著一首偉大的詩要出現了。

              此次上山,他還帶來一本陳令舉的書《廬山記》,邊走邊讀。陳令舉是蘇軾的朋友,這天來登廬山,有人讓他帶上了這本書。其中寫到了唐代李白和徐凝寫廬山瀑布的詩,這此刻蘇軾讀之,不覺笑了(注意,蘇東坡是“不覺失笑”,這可是直覺的真實感受)。這笑當然不是好笑。笑什么呢?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都知道了,徐凝的《廬山瀑布》詩是: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不看好徐凝的這首詩,他笑了,隨口吟道: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他笑,還不僅是認為它是“惡詩”,他笑有人把這首詩拔高了,竟拿它來和李白的詩比。又有傳言:白樂天讀了徐凝這首詩,評價“賽不得”;——卻又有人說這是徐凝偽白樂天為自己粉飾的贊語。直到后來明人楊基還說:“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徐凝的這詩和李白的差之萬里,這里我不再多說。蘇東坡雖字面用了“惡”字,也不就是真惡,善讀文章的人自然明白。徐凝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是唐進士,《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尤以那首《憶揚州》擅名: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從此以后,揚州因為徐凝這首詩,多沾了天下豈止是二分月色,說到月色,怕都照到揚州去了。這和后來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一詩,一同讓揚州處于無限繾綣和綺夢的迷幻中了。

              蘇軾這樣的肯定李白,叫著他“詩仙”。可蘇軾就是蘇軾,文學掌故里說文曲星下凡,只說過是蘇軾,我這個從來不相信這類話的人,也愿意相信蘇軾就是文曲星下凡,我說他是中國文學里的第一人,這次他來到了廬山,沒有像那次李白登上了黃鶴樓“崔灝題詩在上頭”,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從李白寫出到蘇軾時代,已是傳頌的名句,蘇軾這次登廬山的這一刻,他說過徐凝和李白詩的這一刻,他不會意識到他下面接著也有一首寫廬山的千古名句出現了吧——

              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唯一勝在奇特的想像,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這首詩若論到文學的藝術,就是夸張的運用。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就不同了,它充滿著哲理的敏感,現在我們說到許多問題上,都好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它已成了一句諺語,一個哲學里美麗的命題和概念,一種識別問題和事物的方法論。

               在這里我也是首次讀到他的《題西林壁》的初稿(也不知是初稿還是又一個版本),第二句“遠近高低各不同”,成了“到處看山了不同”。對比這兩句讀讀,應該是有悟和有得的,這些還是去意會的好,說不出來的。就如讀他的這篇小文,從他的一字一句中,讀出更多更真實的蘇東坡,讀出更多的東西,給他改一字,也真是到處看“文”了不同了。


              附:

              記游廬山
              蘇軾

              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欲作詩。已而見山中僧俗,皆云:“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云:“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門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往來山南地十余日,以為勝絕,不可勝談,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陜橋,故作此二詩。最后與總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絕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仆廬山詩盡于此矣。


              上一條: 小議慎獨
              下一條:美的解說

              相關文章
              黄色视频在线观,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丨,亚洲永久精品ww 47,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站久